道韵启蒙,术法修学
在山东莱州这片钟灵毓秀之地,1966年1月,徐增颐诞生于此,为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注入新的活力。自幼,徐增颐便沉浸在家学渊源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对古老的道家术法和风水学说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他一生探索神秘文化领域的旅程。
徐增颐自幼便开始修习《鲁班经》,这部古籍详细记载了古代建筑营造的技术与秘诀,为他日后在建筑领域的深厚造诣埋下了伏笔。同时,家中传承的风水古籍也成为他探索风水奥秘的启蒙读物,引领他踏入风水文化的神秘世界。不仅如此,他还系统学习了《六壬金口诀》,这门古老的术数,以其独特的预测体系和对时空信息的精准捕捉,让他领略到古人对宇宙与人生规律的深刻洞察;《地理五诀》则教会他如何从山川地势中寻龙点穴,把握风水的关键要素;《阳宅易知录》与《阳宅八卦》使他对阳宅风水布局有了深入的理解,懂得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奇门遁甲大全》的研习,更让他掌握了这门综合了天文、地理、数学、兵法等诸多学科的神奇术数,开启了他对时空奥秘的探索之门;而《万法归宗》这部道家法术的集成之作,让他接触到各种神奇的道家术法,拓宽了他对道家文化的认知边界。
展开剩余79%除了这些经典古籍的学习,徐增颐还精习道家圆光术、道家符咒、祝由术等神秘术法。圆光术,通过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未知的信息,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窗户;道家符咒,每一道符咒都蕴含着特定的能量与寓意,承载着道家的智慧与力量;祝由术,以独特的方式调节身心,为人们解除病痛,体现了道家对生命健康的深刻理解与关怀。这些术法的学习,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体系,更让他对道家文化的精髓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为他日后在风水与道家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师传承,道心笃定
在对道家文化的深入探索中,徐增颐对道教的信仰愈发虔诚,渴望获得更正统的传承。龙虎山,作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承载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传承脉络。徐增颐毅然踏上前往龙虎山的道路,成为天师道传度弟子,法名徐三颐,号无极。这一身份的转变,不仅是他个人信仰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他肩负起传承道教文化使命的开始。
天师道的传承,赋予了徐增颐更深层次的道家智慧与精神内涵。在龙虎山,他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道教教义、仪式、修行方法的教导,深刻领悟到道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传承不仅让他在道家理论上有了质的飞跃,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他坚定的信念和力量。他开始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道教的慈悲、济世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无论是在为人处世还是在运用道家术法为他人服务时,他都时刻铭记自己作为天师道传人的身份与责任,以道家的智慧和道德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践行着道教的宗旨,为弘扬道教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从仁堂,风水精进
2003年,对于徐增颐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有幸拜师于著名风水大师王仁堂先生门下,开始深入学习三合风水。王仁堂先生在风水领域造诣深厚,其独门三合风水绝技闻名遐迩。徐增颐深知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三合风水的学习中。
在跟随王仁堂先生学习的过程中,徐增颐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不仅认真学习三合风水的理论体系,包括龙、水、向三者的配合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方位来判断风水的吉凶祸福,还跟随王仁堂先生四处勘验风水,参与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操作。通过实地学习,他逐渐掌握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三合风水理论,准确判断穴位的优劣、水口的开闭以及龙脉的走势。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钻研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对三合风水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经过近二十年的学习及应用总结,徐增颐成功将三合风水与自己之前所学的道家术法自然融合贯通。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在深入理解两种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在为信士和福主服务时,他不再局限于传统风水的布局调整,而是能够运用道家术法为风水增添更多的能量与内涵。例如,在处理一些风水难题时,他会结合道家以特殊的方式调整气场,达到更好的趋吉避凶效果。这种独特的融合方式,使他在风水领域独树一帜,赢得了众多信士和福主的高度赞誉和信任。
建筑践行,文化弘扬
徐增颐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专业从事建筑,精通仿古建筑。他将自己所学的风水知识和道家文化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与规划中。多年来,他参加设计规划承建了大量的仿古建筑以及道观、庙宇,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他注重遵循传统建筑的规制与风格,同时融入风水理念。从建筑的选址到布局,从门窗的朝向到室内空间的划分,他都精心设计,力求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风水气场。例如,在设计一座传统园林式建筑时,他根据周边的山水形势,运用三合风水理论确定建筑的最佳朝向和布局,使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池塘错落有致,既符合美学要求,又能营造出宜人的居住和观赏环境。
而在道观、庙宇的建设中,他更是将道教文化与风水完美结合。道观、庙宇作为道教信仰的物质载体,不仅要具备庄严神圣的氛围,还要符合风水的要求。他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道教的教义和仪式需求,同时运用风水知识确保道观、庙宇的选址和布局能够汇聚天地灵气,为信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修行和祈福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他还注重细节,从建筑的装饰雕刻到色彩搭配,都融入了丰富的道教文化元素,使每一座道观、庙宇都成为传承道教文化的生动载体。
作为深圳齐鲁文化研究院道教研究会会长、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及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山东省分院常务副院长、秘书长等多个职务的担当者,徐增颐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他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更多人传播道家文化和风水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些活动中,他不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还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中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徐增颐老师,以其对道家文化和风水学说的执着追求,在道易交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将天师道的传承、三合风水的精髓以及建筑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不仅为众多信士和福主答疑解惑、趋吉避凶,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发布于:黑龙江省亿通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