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黄伟芬王景平通讯员金玲燕曹海琪
一根根电缆从浙江出发,或深入矿井,或驶向深海,或飞越国界,物产中大元通电缆作为物产中大集团“一体两翼”战略中高端制造板块的核心成员企业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传统线缆产业“智能化”。
近日,物产中大元通电缆两项产品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名单,分别是煤矿用纳米填充35KV橡套高压软电缆和1000米水深及以上深水水密电缆。
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如何将“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硬实力”答卷?
近日,潮新闻走进物产中大元通电缆,探寻这家以“特精尖”线缆智造为核心的国企向新质生产力跃迁背后的奥秘。
省级“未来工厂”——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德清智能制造基地物产中大元通电缆供图
科技赋能:突破深潜、矿井应用场景壁垒
不管是高效运转的工程设备,还是电力输送的主动脉,抑或是信息传递的细微神经末梢,电缆无处不在。
此次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名单的“煤矿用纳米填充35KV橡套高压软电缆”,不仅可以在恶劣的矿井环境中满足稳定输电,有效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作为“工业血管”支撑着大型基建工程的“中国速度”。
物产中大元通电缆特种电缆生产研发专家徐季新介绍,大型井下采矿设备对电缆的抗撕强度、绝缘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要求比较高,“煤矿用纳米填充35KV橡套高压软电缆”经过绝缘材料和外屏蔽工艺创新改进后,满足矿井高负荷、多粉尘、潮湿等恶劣环境。
该电缆适用场景很多,比如可以应用在隧道工程中大型盾构机上。“盾构机电缆基本上实现国产化,电缆设备的市场前景很好。”徐季新告诉记者。
当前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国际技术壁垒日益严峻,之前此类高端电缆长期依赖进口,因此物产中大元通电缆不断投入研发。
基于经过3年时间研发服务于海洋战略经济的“1000米水深及以上深水水密电缆”体现了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国际壁垒”的硬实力和社会责任担当。
在海洋深处,400米对于电缆来说有了阻水性的要求。“电缆的导体、绝缘层、缆芯之间均不能有缝隙,电缆一旦进水,会形成短路,就不能工作,所以水密性能很重要。”
为了保证每根缆芯之间、外护套和缆芯之间都严丝合缝,徐季新说研发团队多次尝试后采用一款高强度、高韧性的胶水,并创新注胶工艺来改进电缆的设备结构,“产品已经通过了12MPa纵向水密性能试验。”这意味着“1000米水深及以上深水水密电缆”可以满足潜艇等军用设备在水下1200米的场景中使用。
随着物产中大元通电缆“海陆空”全矩阵高端产品的推出,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更能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坚强保障:创新驱动为智造“聚能”
在创新驱动之下,物产中大元通电缆正将一个个“卡脖子清单”转化为“国产化清单”。
如重点开展的柔性无机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用防火材料、风能电缆用高强度弹性体绝缘材料、柔性工业机器人电缆用PVC材料、盾构机电缆用可剥离高压材料等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高端材料。
目前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在产品端已经完成“海陆空”高端领域的布局,接下来的研发重点,重点发力机器人电缆、算力电缆等长期制约国产机器人、算力硬件等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领域。
“比如机器人电缆,我们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最主要的是要优化导体结构和绞合设计,机器人要走、手臂等元件要扭,电缆的拖链弯曲寿命很重要,另外对电缆的柔韧性、耐扭转性要求也非常高,我们的产品性能已经高于行业标准。”徐季新说。
物产中大元通电缆正在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构筑起竞争堡垒,在行业存量博弈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年11月22日举行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与浙江中大元通特种电缆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低温成瓷绝缘防火电缆高效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悉,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缺陷控制低温成瓷绝缘防火电缆大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轨道交通、石化煤矿等诸多行业。
截至目前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已先后获评浙江省“雄鹰企业”“浙江省高性能海洋工程用电缆新型材料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制造精品”“浙江省云上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等多项殊荣。
在母公司物产中大实业产业链纵向整合与横向联动下,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加快践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推进电缆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为浙江“智造强省”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深耕:硬实力彰显“大国重器”担当
在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德清线缆智能制造基地的生产车间里,金属原料经过拉丝、绞线、成缆等精密工序,被加工成各种规格的高性能电缆。
物产中大元通电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主动挖掘市场隐性需求,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的新产品,获得市场和政府机构的认可和好评,如产品服务于亚运会、进博会场馆等重大项目,“除了电线电缆外,公司还有纺织梳理器材、不锈钢材、特种钢丝、装备制造、电机铁芯等产品。”
这个“未来工厂”为物产中大元通电缆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布局全球市场提供着坚实的支撑。
一捆捆电缆,已经从钱塘江畔启航出海。
记者了解到,物产中大元通电缆订单获取能力不容小觑。“我们新品预警电缆的研发、检测及生产落地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到海陆空等场景全面覆盖之下的国之重器,在面向未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物产中大元通电缆明年即将投用的“年产50万千米‘特精尖’特种电缆智能制造与绿色高端新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助力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彰显国企在提升电缆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赋能浙江高质量发展。
“线缆行业同质化竞争明显,只有持续创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突破。”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全面建成后,会聚焦绿色高端新材料研发,攻克材料成本与性能平衡难题,孵化前沿技术成果。
据悉,该项目达产后,将形成以防火电缆、新能源电缆、机器人电缆、海洋工程电缆等年产50万千米特种电缆以及8万吨绿色高端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助力浙江制造向“高精尖”智造跃升。
未来,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将继续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攻关,依托“物产中大德清线缆智能制造基地‘未来工厂’和年产50万千米‘特精尖’特种电缆智能制造与绿色高端新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双子星”齐头并进,锚定“做全球线缆智造的引领者”战略定位,助力集团由“高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跃升。
亿通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